【资料图】
刘珩 四川在线记者 底伊乐
参观工厂,观摩先进生产线……8月初,牟勇在珠三角调研时收获了不少智能制造的新经验。
牟勇是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自动化技术主管。他在制造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道路上已探索10多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近百名,累计完成400余台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并荣获“四川工匠”称号。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牟勇表示,将和团队攻坚克难,弘扬工匠精神,持续为设备智能化探索献智献力,为建设制造强省贡献更多力量。
从修机器到造机器,打破企业设备依赖进口的困境
拆解设备,加装自主研发的覆膜装置,编制程序,试验……几天忙下来,牟勇完成了一台注塑机的自动化改造,因为检验效果很好,他的脸上泛着微笑。
牟勇(右)进行设备检测
1998年,21岁的牟勇大学毕业来到长虹,成为彩电二部注塑厂的一名设备维修工,专注于检修和维护机器。随后的8年时间里,他逐步从设备班长、设备技术员成长为设备技术主管,对机器的性能越发熟悉,维修起来更得心应手。
“采购的机器跟不上生产线的创新尝试,我们就决定自己上手。”牟勇回忆,2010年前后,他不再满足于设备的拆卸维修,开始涉足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首次尝试的是自制蒸汽高光控制器。那时,电视机面框高光工艺成为主流,这要求机床上安装蒸汽高光控制器,每台设备都要从国外进口。经过潜心研究后,牟勇认为可以自制设备,便与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画图、购买原材料、组装、编制程序、试机,很快,牟勇和他的团队自制出蒸汽高光控制器,单台成本价格不到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改进后成本进一步压缩。
牟勇(中)与工友根据图纸对照,改装设备
变废为宝也是牟勇的长项。公司从日本进口的川崎喷涂机器人损坏后已闲置多年,为了让它重新发挥功用,牟勇自学日语资料,研究操作程序并重新编程,不仅修缮了机器,还将原有联机模式改进成单机全流程喷涂。
“把本事总结出来,把技能传承下去,把创新开展起来。”和注塑设备打了25年交道,牟勇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精通设备自动化和视觉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尤其擅长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机械结构设计、零部件选型、电气图设计等。他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制热流道控制器、电热模控制器等7类注塑专用辅助设备,累计制作各类设备400多台,为企业节省大量费用。
打造无人工厂 让生产舒适安全
在设备改造上,牟勇有更大的目标——无人工厂。
“以前工人们一人守一台机器,车间环境十分糟糕。”牟勇回忆,2010年以前,车间里夏热冬冷,机器轰鸣,从注塑机里取成品、剪浇口、削毛边都要手工操作,环境艰苦,工人劳动强度大。
也是在2010年,牟勇牵头带领团队成立了牟勇劳模创新工作室,专注于注塑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探索,力求让生产更高效,工人更舒适。
牟勇(右二)进入生产车间检测设备
牟勇和团队先是致力于注塑机的自动化探索,通过机械手、辅助设备和重新编程,实现了自动化去浇口、嵌件和覆膜的技术突破。通过加装机械手和皮带线体,设备间实现了连线生产,工人们不用再守着一线机器,只需在环境舒适的集中处理区验收入库。几年下来,牟勇和他的团队完成了生产线的无人化改造,又把这套经验推广到长虹在绵阳的4个注塑工厂,累计产生效益9700万元。
“传帮带的关键就是一起在实践探索中,碰撞出火花。”牟勇告诉记者,在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的过程中,团队也不断成长。牟勇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7年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命名授牌为模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18年又获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牟勇本人于2019年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第二届“四川工匠”的荣誉称号。
“技术革新没有止境,智能制造和数字技术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牟勇表示,未来自己和团队将一如既往,在生产自动化研究的道路上持续奋进,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四川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